Home
当月期刊
研究人员发现了铜颜料颜色变化背后的化学原理

研究人员发现了铜颜料颜色变化背后的化学原理

时 间: 2019-12-10

访 问:3,030 次

摘 要:华盛顿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画家被乙酸铜和树脂酸铜的明绿色色调所吸引,在他们的…

华盛顿 –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画家被乙酸铜和树脂酸铜的明绿色色调所吸引,在他们的杰作中使用了这些颜料。然而,到了18世纪,大多数艺术家已经放弃了这些颜料,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颜料的颜色会越变越暗。现在,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的《无机化学》杂志上发表的报告,揭示了这些铜颜料颜色变化背后的化学原理。

 

乙酸铜(也被称为铜绿)和树脂酸铜在15到17世纪的欧洲主要被画家用于绘画中。艺术家们通常把这些颜料和亚麻籽油混合在一起制成颜料。直到现在,科学家们仍不知道为何绿色颜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棕色,尽管似乎有一些线索存在。光线的照射被认为是原因之一,因为被框架保护的绘画区域仍然是绿色的。此外,氧气似乎也是导致颜料变黑的原因,随着铜颜料暴露于空气中,导致棕色从裂缝中扩散了开来。所以Didier Gourier和他的同事们想要分析这些颜料在光照下的化学变化。

 

研究小组确定乙酸铜和树脂酸铜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。它们都有两个由四个羧酸基团连接的铜原子,但树脂酸分子之间的空间比醋酸分子大。研究人员将这些颜料与亚麻籽油混合,并将它们铺成薄薄的一层。然后,他们将漆膜暴露在320兆瓦LED灯下16小时,相当于几百年博物馆灯光的照射。这种光照导致铜原子之间的桥接分子丢失,然后被氧分子取代了,从而产生了引起棕色的双金属铜分子。树脂酸铜比乙酸铜更容易发生这种反应。在混合之前先将亚麻籽油煮沸,一些艺术家会这样做,是为了改善干燥过程,从而减缓颜色变暗。

 

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和LabEx Patrima资助了此项研究。

 

 

 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Related News

View More
我们的服务信息

中国公司互联网品牌战略合作服务商

中国公司互联网品牌战略合作服务商

More Videos CLEAR MARKET CLEAR MARKET